何红中 He Hongzhong
一、基本情况
何红中,性别,1979年生,江苏省东海县人,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经济史、经济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在《Environment and History》《中国农史》《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代表性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
电子信箱:eltonho@nau.edu.cn;eltonho@foxmail.com
二、学习经历
1998-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货币银行学专业本科生(获经济学学士);
2005-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直博,获理学博士);
2016-2017年,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考古系访问学者。
三、工作经历
2002.06 - 2003.0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东海县支行,财务;
2004.02 - 2005.09,南京农业大学,辅导员;
2010.07 - 2012.07,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
2012.07 - 2020.05,南京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副教授、系主任、支部书记;
2020.06 - 现在,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副教授。
四、论文发表
1.He Hongzhong, Lawson Joseph, Bell Martin, Hui Fuping. Millet, Wheat, and Society in North China over the Very Long Term.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Volume 27, Number 1, February 2021, pp. 127-154(28).
2.张志翔,何红中,伽红凯.何刚德《抚郡农产考略》农业经济思想初探[J].农业考古, 2021,(01).
3.何红中,蒋静.新疆史前小麦经济地位考察及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农史, 2020, 39(05).
4.何红中,李鑫鑫.欧亚种葡萄引种中国的若干历史问题探究[J].中国农史, 2017,36(05).
5.何红中.全球视野下的粟黍起源及传播探索[J].中国农史, 2014,33(02).
6.何红中,刘志民.印度高等农业教育的使命、目标与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评价——以旁遮普农业大学、中央农业大学和印度农业研究院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 2013,35(03).
7.何红中,刘志民.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 2011,32(07).
8. 何红中.从《马首农言·粮价物价》看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地区粮价物价变动及其商品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五、出版专著
1.何红中,《粟说:黄河文明的味与魂》,山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
2.何红中,《黍粟的故事》,泰山出版社,2022年。
3.何红中,《中国古代粟作史》,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
六、科研项目
1.我国商业文化遗产挖掘及保护机制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批准号2022SJYB0346,主持人;
2.委内瑞拉教育国情研究,2019年度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基地)美大地区重点研究项目,2019-2020年,主持人;
3.中华茶通典·茶通史典·远古至隋唐五代卷,“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6-2020年,副主编;
4.拉美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和资历框架研究——以阿根廷和厄瓜多尔为中心,教育部2017-2018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应用研究课题(第39号),项目编号GQ17224,2017-2018年,主持人;
5.古代粟作与稻作文明比较研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D086,主持人;
6.日本农民职业教育型式研究及对江苏省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建构的启示,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2011SJD880009,2011-2013年,主要参加人;
7.中印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战略比较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00481154,2010-2012年,主持人。
七、社会服务
1.南京红十字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河北蔚县五谷文化发展研究顾问。
八、教学科研奖励
1.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历程与评价[J],江苏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2015-2016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江苏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2017年;
2.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保护利用[J],江苏农业科技发展论坛论文评比一等奖,江苏省农学会,2015;
3.中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比较[J],“江苏省第十一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协会,2013年;
4.世界一流涉农大学战略视野下的中印高水平农业大学比较研究[R],2012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年。